薛瑄(公元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河津县)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卒,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从祀孔庙,是明朝第一位获准从祀孔庙供后人祭拜的贤哲。在学问上,他清修笃学,自成一派,堪称一代之宗;在为官上,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直节不屈,被称为“光明俊伟薛夫子”“铁汉公”。
一身正气 不畏权贵
正统初年,薛瑄在吏部尚书郭琎的举荐下出任山东提学佥事。当时,宦官王振受英宗宠幸,权势日盛,后来竟摘下明太祖挂在宫门上的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的铁牌,堂而皇之地干预朝政。有一次,王振问首辅大学士杨士奇:“我的同乡中,谁可以大用?”杨士奇推荐了薛瑄。王振随即将薛瑄召回京城担任正四品的大理寺左少卿。
薛瑄到京任职后并不去拜见王振,王振觉得奇怪,还专门到内阁过问此事。王振知吏部主事李贤与薛瑄交情甚厚,便派他传话,“令致己意,且言振素问之。”没想到薛瑄却不领情,他正色说:“拜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弄得王振很没面子。后来众官在东阁议事,王振一来百官皆跪,只有薛瑄一人长揖不拜。王振嘴上不说,心里却对这个“不知好歹”的同乡恨之入骨。
景泰初年,权宦金英奉命出使南京,离开时当地官员设宴为金英饯行,只有时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薛瑄一人不肯前往送行。金英颇有雅量,回京后反而向众人夸赞薛瑄:“南京好官,惟薛卿耳!”
薛瑄不畏权势的傲骨底气从何而来?金英所说“南京好官,惟薛卿耳!”或可成为一个注脚。攀结权贵兴许能够飞黄腾达,但好官显然看淡了人情甚至官阶,为百姓谋实事办好事才是其志向所在。
公慈明刚 勤政爱民
薛瑄自从政之后,心里始终装着百姓,他非常重视民情民意,这从他的“为官心得”《从政录》中所记“为政通下情为急”“做官者于愚夫愚妇,皆当敬以临之,不可忽也”,“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未至也”中便有所反映。自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履职大理寺左少卿起,薛瑄长期在大理寺任职。大理寺执掌刑狱案件审理,肩负守护当时法律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薛瑄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此岗位上,他叮嘱自己并告诫后人“为官者切不可厌烦恶事,坐视民之冤抑一切不理,曰:‘我务省事’,则民不得其死者多矣,可不戒哉!”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薛瑄执法时可谓一丝不苟,严控冤假错案。
清正自律 “廉”为世范
考上进士入仕京城,在很多人看来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但薛瑄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曾以韦应物的诗句“自惭居崇处,未睹斯民康”自省,为自己身为京官而不能深入一线基层访察民情、体味百姓冷暖而感愧疚,按他自己的表述是“惕然有警于心云”。也就是说,在京官岗位上他一刻不敢苟安偷闲,而是铆足干劲随时以应不时之需。大凡送礼者,无论是谁,不论其职位多高,在薛瑄面前没有不碰一鼻子灰的。
《中州人物考》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薛瑄就任南京大理寺卿时,当地众官没人敢和南京守备太监兴安、袁诚二人分庭抗礼。兴安见到薛瑄时就对身边的人说:“这就是敢和王振作对的那个人,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的呢?”兴安思来想去想到了送礼,便于端午时登门送扇,薛瑄以“此朝廷礼,不敢受”为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久居官场,自然见惯了迎来送往,使薛瑄对廉政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总结发现“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在他看来,“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薛瑄独具慧眼把廉政分为3种境界,即自廉、他廉、被廉。而综观薛瑄一生所为,他既不刻意为“名节”而廉,更不因“畏法律保禄位”而廉,他的清廉纯粹发自本心,因为明理,所以从不妄取,因为不妄取,所以清白立世,“廉”为世范。(王柯武)
上一篇:宜宾市长宁县:分层分类靶向施策 让警示教育出“新”更走心
下一篇:“百变铜盆”
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用好诫勉谈话利器 抓早抓小治未病 | |
“我诚恳接受党组织的诫勉谈话,让我深... |
誓死不屈 | |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的革命历史... |
廉吏故事 | 费贻:清廉有节 “五廉”扬名 | |
合浦是秦汉名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智赴“鸿门宴” | |
山南市纪委监委:打造“廉政文化走廊”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
北京大兴:81名芯片企业员工300余万元工资款执行到位 | |
“虽然历时四年才拿到这笔钱,但是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