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纪检法治网 登录

当前位置: 纪检要闻 :正文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时间:2024-08-06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20240805_074515_009.png

  制图:李芸

  20240805_074515_010.jpg

  乌兰牧骑队以鲜活多样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党的声音与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图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在“宪法边疆行”主题活动上表演完节目后,为牧民群众发放有关宣传资料并进行讲解。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供图

  20240805_074515_011.jpg

  图为乌兰牧骑队员在“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夏日的内蒙古草原,一望无垠,水草丰美。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上,全区各乌兰牧骑队员们如百灵鸟一般起舞歌唱,整个草原热闹非凡。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成立至今,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队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表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

  7月14日,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开幕。开幕式上,身着蒙古传统服饰的乌兰牧骑队员登上张贴有“红色文艺轻骑兵”彩纸的卡车,以马头琴等乐器奏响悠扬的乐曲,让在场观众沉醉其中。

  这就是乌兰牧骑。67年来,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始终驻扎在草原深处,在露天舞台上为牧民们带来演出。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称为锡林郭勒盟的西大门。苏尼特右旗境内山地、沙漠延绵,交通十分不便,基层文化生活贫乏,广大牧民长期看不到戏剧、电影、文艺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决定“建立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干、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应运而生。

  “1辆马车、4根椽子、1个气灯、5件乐器、4件女式蒙古袍和4件男式蒙古袍,就是当时队员们的全部家当。”彼时21岁的荷花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建队时的9位队员之一。据她回忆,成立的第二天,队员们就举着红旗、甩着响鞭,向偏远的牧区进发。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是乌兰牧骑的初心。为广大牧民送歌献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乌兰牧骑的职责。队伍建成以后,乌兰牧骑的演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只要远远望见高举红旗的一队人马,就知道乌兰牧骑队员们来了。

  “我们是哪里最困难就去哪里。牧民的羊圈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给他们跳安代舞、筷子舞,演自己创作的短剧。许多牧民一辈子没出过沙窝,没见过表演,看到我们来了一片欢腾,拿出哈达、马奶酒、奶茶招待我们,拉着我们上家里去住。”荷花回忆,曾有一次演出结束,一位老额吉(母亲)眼含热泪说,过去王公贵族有钱人才能看到演出,没想到她在家里也能看到,这是这辈子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感谢共产党,新社会真好。”

  据乌兰牧骑老队员们回忆,表演之余,乌兰牧骑还有一项任务:帮助牧民搞生产建设。队员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牧民打草、接羔、辅导文化,有的牧民头发长了,队员还会帮他们理发。就这样,队员与群众结下了鱼水一般深厚的情谊,群众亲切地将这支队伍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有一句口号: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演出时,即使只有一名观众,乌兰牧骑同样要饱含激情地跳好每一支舞,唱好每一支歌。

  乌力吉图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九任队长。1976年5月,15岁的乌力吉图加入乌兰牧骑。他记得,有一回到沙漠地区演出,当地嘎查(村)的书记说,距离大队10公里有个大娘也很想来看,但由于腿脚不便,无法出门。队长当即决定派五六名队员去大娘家里演出。

  由于交通落后,队员们步行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大娘的家。听说乌兰牧骑来了,大娘情绪格外激动,又哭又笑。“那个蒙古包很破旧了,大娘从带锁的木箱子里找了半天,掏出几块方糖给我们吃。”乌力吉图说,这件事让他对乌兰牧骑这个团体所呈现出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打造“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从最初乘坐“勒勒车”下乡,到跟随拖拉机向农牧区进发,到乘坐卡车、火车深入部队驻地演出,再到乘坐大巴车、流动舞台车到基层演出服务……67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累计深入牧区、厂矿、社区、部队以及旗外演出近万场次。

  2006年,23岁的扎那放弃学校音乐教师的工作,通过招考进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当他加入乌兰牧骑时,下乡演出的交通工具虽已是汽车,但“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演出形式未曾改变。如今,扎那已成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第十二任队长,他深感责任重大:“不仅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整个自治区75支乌兰牧骑能够走到今天,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为什么乌兰牧骑的演出广受欢迎?在乌力吉图看来,这是因为乌兰牧骑的演出特别贴近生活,带着“露珠”和“泥土味”。例如,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骑马舞、打草舞、挤奶舞,就是把牧民平时作业当中的动作搬到舞台上。这些舞蹈及地方特色浓郁的小戏,都是长期深入农牧区的队员们根据群众日常生产劳作的场景创作而成的。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是乌兰牧骑的创作定位。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传达给群众,为他们加油鼓劲,是乌兰牧骑孜孜不倦的追求。

  “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每家每户,伟大的党的英明决策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近日,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器乐排练厅,清脆器乐和优美声线汇合在一起,这是乌兰牧骑队员们在练习好来宝《坚定信念的颂歌》。

  “创作过程就是与各族群众情感交流交融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为了创作一首展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歌曲,我们老中青队员齐下基层,经多次采风、消化素材、反复修改,才完成《坚定信念的颂歌》的创作。”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青年队员王蕾表示。

  近年来,这支乌兰牧骑队伍先后创作编排出《朱日和情》《坚定信念的颂歌》《颂歌献给党》等饱蘸生活露珠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饱含家国情怀,深刻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党的赤诚感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奋进新征程的故事。

  一部部精品的诞生,让乌兰牧骑文艺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断延伸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2017年10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们极大鼓舞,更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16名乌兰牧骑队员之一,扎那说起这段经历依然十分激动。他表示,收到回信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第一时间创作了歌曲《珍贵的回信》,“每当想起这封信,就感到充满力量。”

  把牧民的心愿当做自己的心愿,以歌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乌兰牧骑唱不完的歌中,既凝结着乌兰牧骑队员对生活的感悟,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草原的变迁。

  《新牧区之赞》创作者、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前队长孟克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刚加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时,下乡演出时看到有的嘎查不仅没路没电,连饮用水都要从二三十公里外拉回来。近年来,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看到牧区群众喝上放心水、有了持续供电,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有了保障,孟克把点点滴滴的变化一一记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随着本子里的故事越写越多,这些细节从本子上“跳进”了歌词中,成为记录牧区生活变化的歌曲《新牧区之赞》。

  时代在变,乌兰牧骑也在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意见和条例,对乌兰牧骑编制、经费予以制度保障,并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配备了演出大巴车、数字电影放映机等演出服务设施设备。2019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颁布实施,就乌兰牧骑的性质、服务方向、人员进出机制,以及建设、发展、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对促进乌兰牧骑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乌兰牧骑演出的热度和频次不减,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活动中,全区乌兰牧骑共开展惠民演出942场。“接下来,我盟各级乌兰牧骑将继续走进社区牧户、学校厂矿,用有亲和力、说服力的文艺作品,用老百姓能听懂、能领会的语言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精神。”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如今,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乌兰牧骑可以综合考虑群众需求、演出环境、地域特点等,从惠民演出节目库中进行匹配,确定文艺演出内容、形式和小分队构成人员,快速生成“个性化演出菜单”。扎那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演出职能,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采取集中演出与分队演出、流动演出与阵地演出相结合等方式,通过广泛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服务活动”“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活动,把好政策、好声音、好故事传播到农牧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支队伍也被群众贴上了“宣讲队”“示范队”“志愿服务队”等新标签。

  直播、短视频的热潮,促使各乌兰牧骑队伍纷纷探索网络化,让草原声音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目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已在抖音发布演出、宣传、服务等有关内容的视频作品152部。“乌兰牧骑的表演太精彩了,唱歌像百灵鸟一样好听。”牧民道日娜乌拉说,乌兰牧骑开通视频账号后,自己在家动动手指就能看到演出,十分方便。

  半个世纪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乌兰牧骑队员时,提出“不要进了城市,忘了农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更不忘你们的牧场”。如今,乌兰牧骑已经从草原走上了世界舞台,更难能可贵的是坚守初心。

  把牧民的心愿当做自己的心愿,以自己的歌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的行程,由牧民安排;为牧民服务,是我们的方向。”这是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共同心声。

  “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一步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突出文化特色、体现地域特点、明确时代要求、完善工作形式、延伸服务模式,让乌兰牧骑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那说。(记者 李云舒)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14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4小时法律在线
热点图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法治网 j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