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历代的浚县历史名人中,王越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不少上点年纪的浚县人,都能说出几件关于他的历史掌故,言语之间无不流露出对这位出将入相、忠正廉明的老乡的钦佩与景仰。
王越(1426~1498),字世昌,以功封威宁伯,世称“王威宁”,直隶大名府浚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他一生历经宦海沉浮而忠心不二,屡掌文武大权而廉洁自守,其特立独行的处事风格,经世致用、崇德尚廉的儒家本色,抵御异族侵略的赫赫战功,浑然天成的卓越文采,在整个明朝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流人物。
历史记载,王越在监察浙江、山东,巡按四川、陕西期间,执法严明、嫉恶如仇,所到之处,贪官污吏莫不惊惧,“如风行而草偃,破竹而建瓴”。后回到京城做都御史时,仍然坚持清廉刚正的为官之道。传说有一年,春节时家乡官员进京拜见,给他送了很多金银财宝和家乡特产,他将财物都退了回去,只把一些萝卜白菜留了下来,餐餐不离用以慰藉思乡之情。他给同僚馈赠礼品,也常常拿些家乡土产,熟知他为人秉性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后来,皇帝得知此事,对王越大加表彰,还钦点浚县白菜为宫廷贡菜,从此浚县大白菜天下闻名,身价倍增,“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传为佳话,至今还是浚县蔬菜最响亮的广告语。一棵白菜,不仅成就了王越清廉的声望,还给家乡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明成化年间,王越因受太监汪直牵连,被罢官后回乡闲居十年之久,家人乡里纷纷为他不平,他却说“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虽然每天下地劳作,但他时刻不忘朝廷大事、边关战火,屡次上书建言献策,忧国忧民之心可昭日月,终于在72岁高龄时被朝廷起复,总制甘肃宁夏延绥三边军务,屡获大捷后不幸病逝于军中。死讯传来,满朝悲痛,明孝宗为他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并派新科进士王守仁(王阳明)护送灵柩回乡安葬,又一位大儒就此结缘浚县,阳明心学也由此发端。(浚纪宣)
上一篇:包公廉政故事漫画 | 倒坐南衙
下一篇:节欲则安
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用好诫勉谈话利器 抓早抓小治未病 | |
“我诚恳接受党组织的诫勉谈话,让我深... |
誓死不屈 | |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的革命历史... |
廉吏故事 | 费贻:清廉有节 “五廉”扬名 | |
合浦是秦汉名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智赴“鸿门宴” | |
山南市纪委监委:打造“廉政文化走廊”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
北京大兴:81名芯片企业员工300余万元工资款执行到位 | |
“虽然历时四年才拿到这笔钱,但是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