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的儿子魏王生活奢靡,大臣褚遂良为此进谏,太宗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一些“小物”。褚遂良回答:“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强调“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如果不在源头上制止,等到奢靡行为泛滥的时候,那么谏言也就没有用了。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可否认,人有追求生理舒适和心理满足的需要。荀子也表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人的自然天性。然而,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训俭示康》揭示了俭奢与欲望的关系:如果习惯节俭,就能够克制贪欲,不被外物所拘役,坚守本心;如果习惯奢侈,就会贪欲泛滥,以致发生祸患。
“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中国自古以来便推崇“黜奢崇俭”的主张,就是因为先贤们清醒地认识到,奢靡放纵的行为往往潜藏着“危亡”的预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细数历朝历代,奢靡之风的兴起往往伴随着由盛转衰的亡国之音。因为为政者的奢靡往往伴随着“厚措敛乎万民”,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困苦不堪,社会矛盾异常激化,国家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箴言警句,是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沉溺于奢靡享受,衰退了开拓、务实的精神,不劳而获、扭捏作态、耽于物欲等心态就会成为主流。只有尽可能地克制享乐的欲望,“以实心行实政”,才可能长治久安。
《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曾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产党人将勤俭节约与事业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勤俭节约成为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而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违法乱纪,往往就是从讲排场、比阔气,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一旦被奢欲冲昏了头脑,随之而来的就是革命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走向颓废和堕落。细审奢靡之风的危害,不仅在于腐蚀干部、损害形象、破坏公信、败坏风气,还在于奢靡往往与腐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伴而生,奢靡之风也往往源于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慷公款之慨,成一家之奢。把有限的社会资源用于满足口腹之欲,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富,党无俭不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党员干部必须将“奢靡之始”作为作风建设不能触碰的红线,时刻警惕“危亡之渐”。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洁白朴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过时。以俭养德、以俭持家、以俭为政、以俭化俗,牢牢树立崇尚俭朴生活的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顾文耘)
上一篇:【廉史今读】人能克己身无患
下一篇:包公廉政故事漫画 | 怒铡驸马
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用好诫勉谈话利器 抓早抓小治未病 | |
“我诚恳接受党组织的诫勉谈话,让我深... |
誓死不屈 | |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的革命历史... |
廉吏故事 | 费贻:清廉有节 “五廉”扬名 | |
合浦是秦汉名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智赴“鸿门宴” | |
山南市纪委监委:打造“廉政文化走廊”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
北京大兴:81名芯片企业员工300余万元工资款执行到位 | |
“虽然历时四年才拿到这笔钱,但是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