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纪检法治网 登录

当前位置: 文化园地 :正文

最忆是清明

时间:2022-04-0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当数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春分过后,春雷阵阵,春雨蒙蒙,春风柔柔,春意融融,草木新生,四野明净,村童雨牧,春锄扑扑,农人播下种子,也播下一年的希望。大自然处处生机勃勃,天地清明,山水清明,云月清明,春心清明,意境清明,诗意清明,万物皆清明。

  清明扫墓,追思亲人情意绵绵;清明踏青,花红柳绿春景依依;清明春耕,播下种子希望盈盈;清明插柳,驱邪避祸祈福平安;清明荡秋千,东风浩荡裙裾飞扬;清明吃馓子,大气洒脱唇齿生香;清明食螺蛳,美味佳肴千般妙趣;清明放风筝,放飞梦想好运连连;清明吟诗词,抛开杂俗心境清明,最真最美是清明。

  清明,清明,天清地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无论是节气还是节日,都溢满浓浓的情谊和自然的馈赠。

  作为节气,古人亦多有诗词吟咏。清明花信有三候:一候桐花,白居易《桐花》诗曰:“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第二候是俗称“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麦花。杜甫有诗云:“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三候是柳花。“柳花飞处麦摇波”“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古人咏柳诵蓬勃春天,折柳表依依离情,吃柳品撩人春味,最忆欣荣是清明。

  作为节日,清明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日,人们素装坟前,低头静默,寄托情谊,缅怀先人,怀念亲人。清明雨,泪纷纷,梨花泪,哀思深,情切切,欲断魂,相思意,比海深,最牵最念是清明。

  清明,更是踏青赏春好时节。“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踏青吧,感受自然的清风拂面,心旷神怡;呼吸怡人的缕缕花香,沁入肺腑;采摘清香的野菜,品味清欢;放飞尘封了一个冬天的心情,豁然开朗,心境清明。满眼好景入眼帘,满园风情藏诗中,梨花微雨风起时,最纯最靓是清明。

  清明,亦是我们农耕的最佳时节。《荀子·王制中》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正是古人几千年来总结的节气时令,让我们顺时令而知天地,尊时令而耕种,布农事于清明,农业为本,五谷丰登,才有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发展,千秋万代生生隽永。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万物复苏,人们纷纷扛起锄头,下田播种,春耕大忙,万物欣荣。“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的民俗民谚比比皆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记载我中华农耕文明,几千年传承,诗意栖居天下风靡。采日月之精华,举春锄之扑扑,播希望之种子,绘耕耘之春图,最朴最厚是清明。

  清明荡秋千也是不少地方的风俗。“激荡秋千高处跃,升临顶点复低飞。乘风原拟凌空去,又怕琼楼不可归。”屈膝,向前蹬,直起身;再屈膝,向后蹬,借力生力,或高或低,悠悠荡荡,如做飞仙,如驾祥云,煞是惬意,对于人的胆量、力量以及平衡性,都是一个绝佳的考验。清明荡秋千,传承好民俗,欲乘东风去,飘飘做飞仙,万物春常在,人寿更年丰。

  清明放风筝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春风浩荡,万里晴空,彩色纸鸢,放飞心情,乘清风而展翅,有天高任我行,自由自在,飞往天涯海角,祈愿美梦成真,祈福一年好运,最乐最忆是清明。

  清明品青,滋味无穷。无论是蒸制蒿饼,还是吃青团子,或是采食螺蛳,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我最喜清明雨后采摘各种野菜,白蒿、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灰灰菜、香椿芽等品种繁多的野菜,都欣欣然钻出地面,嫩洋洋,鲜亮亮,娇柔柔的,在春风里摇曳着,勾引着我的味蕾,让我欲罢不能。又是一年清明到,人间有味是清欢,踏青赏景觅口福,采得野菜装春盘,口含春天春意在,最美清明四月天。

  清明扫墓寄情意,清明美景赏不完,清明时令春耕喜,清明野味犹清欢,清明秋千凌空舞,清明风筝飞满天,清明春味润唇齿,最忆清明诗绵绵。(孙利芳)


原文链接: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lzwh/xl/article608e68cb37264f929969a57f53d342f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4小时法律在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法治网 j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