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李贤,字原德,邓州市林扒镇人。宣德八年,李贤考中进士,授吏部验封主事,后历任考功、文选郎中,天顺元年七月至成化二年三月任当朝首辅一职。李贤一生从政30多年,忠君爱民,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为一代治世良臣。
明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大军出征,兵败被俘。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城,群臣惶惶不安,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后与瓦剌议和。一年多后,新皇朱祁钰把英宗朱祁镇接回京师,囚于南宫,尊为太上皇。景泰八年,朱祁镇复位登基,奸臣徐有贞、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诬陷于谦,以谋逆罪杀害忠臣于谦。李贤决心弘扬正义,为国除奸。
天顺元年五月,李贤与徐有贞搜集到石亨和曹吉祥大量的不法证据。身在外地的石亨得知消息,连夜赶回京城,找曹吉祥应对。次日,石亨与曹吉祥先发制人,让徐有贞吃了败仗,徐有贞被发配。除掉徐有贞后,李贤开始反击石享和曹吉祥。天顺四年,石亨入狱,惨死狱中。曹吉祥察觉苗头不对,与养子攻打皇宫,劫持李贤,被英宗平定,凌迟处死。李贤终于为含冤而死的于谦平反昭雪。
李贤入阁后,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景泰二年二月,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不久又上书车战和火器之利,多被朝廷采纳或嘉奖。
李贤历经景泰、天顺和成化三朝,做了十年首辅,他关心百姓,主张节约,极力为民请命。天顺初年,山东大灾,民饥而死者十有八九。朝廷拨出赈济财物不足,朱祁镇召徐有贞和李贤商议。徐有贞说“救灾为救命,朝廷发放银两,能保住灾民性命即可,再增加银两,会使赈灾官中饱私囊。”李贤说:“只考虑中饱而不赈济,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的做法。”由于李贤恳切力谏,朝廷又增银4万两,减轻了灾民的疾苦。
后来,又发生水灾,大江南北尤为严重。李贤外筹边计,内请免除百姓赋税,被英宗采纳,国家得以恢复元气。他还请求皇帝,罢掉江南织造、清理锦衣卫造成的冤狱、停止边臣向皇帝进献礼物、禁止宦官到外边廉价采买老百姓的东西,皇帝不听。他不顾个人安危,慷慨陈词,历举锦衣卫种种弊端,与皇帝展开多次争论。左右大臣见此情景,个个惊惧,不敢说话。退朝后,李贤说:“作臣子的对皇上应该知无不言,不能只顾自己的官位而卷舌闭口。”李贤前后多次请求皇帝从国库拨出粮食救济百姓,加强边防建设,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
李贤为相,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每次提拔官员时,他总是先和吏部、兵部讨论后再上报皇帝。刑部尚书陆瑜、礼部尚书耿九畴、南京户部尚书年富都是李贤推荐的名臣。
李贤十分关心人才的培养,他奏请扩建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留下了一段传诵不衰的佳话。明初沿用元朝的国子监,规模很小。正统元年(1436年),李贤奏请英宗皇帝扩建,以利于加强人才的培养。英宗采纳,对国子监大兴扩建,到正统九年三月全部建成,其规模与现存建筑大致相同,为明清两朝国家的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贤担任宰相后,经常到国子监讲学,喜而忘倦;主持国子监的考试,发现人才。他还曾代皇帝祭祀孔子,四次批阅廷试的卷子,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了大批人才。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十四日,李贤去世,享年59岁。《明史》评价李贤:英宗复辟时,正值军队饥饿之后,民气还没有恢复,当权的奸臣内讧,国家的栋梁倾斜偏移,朝野多变故,时事也很棘手。李贤一人支撑其间,气势充沛,游刃有余。奖励人才,整顿纲纪。到宪宗、孝宗之世,名臣相接,也多是李贤所赏识提拔的。“伟哉!宰相才也!”(邓州市纪委监委 张德有 刘德洲)
往期回顾
上一篇:廉政微故事 | 崇俭——物尽其用
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用好诫勉谈话利器 抓早抓小治未病 | |
“我诚恳接受党组织的诫勉谈话,让我深... |
誓死不屈 | |
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的革命历史... |
廉吏故事 | 费贻:清廉有节 “五廉”扬名 | |
合浦是秦汉名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智赴“鸿门宴” | |
山南市纪委监委:打造“廉政文化走廊”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
北京大兴:81名芯片企业员工300余万元工资款执行到位 | |
“虽然历时四年才拿到这笔钱,但是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