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刑法规定的某些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我国刑法上,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均要求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查证直接影响罪与非罪的认定。笔者结合实践,浅议涉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贿赂犯罪案件查证时需注意的问题。
围绕关键证据高标准进行证据补强。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涉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贿赂犯罪案件隐蔽性强,言词证据多为关键证据。“谋取不正当利益”取证认定,往往关乎案件的罪与非罪或量刑轻重,言词证据必然成为争辩的焦点,取证中必须对相关言词证据等关键证据进行补强,对于一些定案的关键情节和涉及的证据,要在合理性上认真地审查判断,重视可以补强关键证据的证据,如证明力强的书证等客观证据以及当事人亲历的、别人无法知道的间接证据等。
针对手段违法和利益关联性两方面进行取证。涉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案件或犯罪事实,往往涉及到某特定行业。因此,围绕“谋取不正当利益”取证,要深入了解行业特点,从而发现其中违规违法之处。一是调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是否违法。要熟悉涉及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类似的法院判例、行业知识等。分析谋取利益中可能违反了哪些法律、行业规范和政策规定。二是行贿人谋取的不正当利益与贿送的财物是否具有对应关系。其中,领导干部与行贿人之间的关系是调查重点。通过查清双方日常交往,以正确判断双方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的可能,同时查明送钱与谋取利益之间的逻辑关系,排除礼尚往来等情况,从而认定谋取的利益并不是必然应获得的确定利益,而是与贿赂相关联。
善于运用宽严相济政策。在行受贿双方甚至多方共同谋取了不正当利益时,被调查人和涉案证人是利益捆绑的共同体且关系密切,因而加大了取证难度。“谋取不正当利益”外化为客观行为时,往往构成一般违法行为甚至犯罪,在认定职务犯罪的同时,往往需要同时评价其他犯罪事实或违法行为。如行贿人为骗取国家专项资金补贴而行贿,则同时涉嫌诈骗犯罪;司法案件中涉及贿赂的犯罪,行受贿双方可能也涉嫌帮助伪造证据罪、包庇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等。因此,为确保当事人供述稳定,要善于运用宽严相济的政策,既查实贿赂犯罪事实,也查清其他违法事实,并作为查办案件的重要抓手,运用好政策策略,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保证案件质量。(作者:江苏省淮安市纪委监委 郑振宇)
上一篇:做好初核需具备四种能力
三堂会审 | 收受好处后让行贿人代持是否构成受贿既遂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荔宁案说起 | |
特邀嘉宾 廖振义 荔浦市监... |
互涉案件办理中的法法衔接问题探析 | |
国家监委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
时代专论 |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 |
鞍山:“小切口”推进专项整治 做好解决民生问题“大文章” | |
鞍山:再动员、再部署 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 |
河南息县:风雨无阻忙执行 秋季攻坚再发力 | |
一城秋雨豆花凉,淅淅沥沥的雨滴敲打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