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纪检法治网 登录

当前位置: 纪检时评 :正文

广安观潮丨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

时间:2023-06-03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不移用这一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回望我们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更加需要科学理论指引航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打牢理论基础、坚持正确航向,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航向不偏、行稳致远。

  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要实现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统一,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理论武装。我们党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每次党内集中教育也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并贯穿始终,为全党团结统一奠定坚实思想基础。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用党的创新理论厚植底气和自信,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前进道路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经验,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确保全党锚定目标、团结一致、坚定自信向前进,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李鹃)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3/yunjishiping_0517/1201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4小时法律在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法治网 j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