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纪检法治网 登录

当前位置: 纪检要闻 :正文

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

时间:2021-03-30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3月28日,在“沙县小吃第一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寻根追味,品尝沙县小吃。陈起贤 摄

  田垄平整、溪水绕村,幢幢民房整齐划一,千年古樟郁郁葱葱。“寻根追味”牌坊下,两列档口依次排开,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扁肉、糍粑、将军米粿、芋饺等小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这里就是“沙县小吃第一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

  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调研时强调,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来自山区的沙县小吃为何能走遍天下?小吃产业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大文章?记者近日来到沙县,探寻国民美食引领风骚的密码。

  小吃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

  沿着俞邦村主干道走到头,过一座石桥便是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展馆里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样品和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品类之多令人惊叹。

  “沙县小吃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现在流传下来一百多种。”夏茂镇镇长张卫华告诉记者,沙县自古便是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汉族、客家、闽越等多元的文化融合汇聚,形成了南北交融的独特饮食文化。当地人做小吃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人多地少收入低”的现实,村民们出门做小吃谋生。恰逢中国兴起了“下海”和“打工”潮,城市便民餐饮发展迅速。沙县人抓住机遇,以精准定位打开市场。

  “我那个时候在福州开店,打出的招牌就是‘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薄利多销、物美价廉,很受欢迎。”村民俞和文说。小吃业市场容量大、回本快,一带十、十带百,村里人都出去开了小吃店。累计有600多人在外经营小吃店,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

  然而随着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沙县小吃原有的“夫妻店”、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跟不上形势,同时真假门店混杂,品质良莠不齐。这时,“有形之手”及时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沙县小吃从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变成政府引导的支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心系发展、心系民生,1999年、2000年两次对沙县小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沙县历任县委领导班子牢记嘱托,20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

  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建设沙县小吃一条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举办小吃文化节……当地党委政府为推动小吃业发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我们在推动小吃发展上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沙县小吃党工委委员张鑫告诉记者,“村民不敢出去开店,我们就以典型榜样引领,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培训;开店选址、办执照不会,我们就编制‘开店手册’,一本囊括经营小吃大大小小各种事情。”

  此后,当地党委和政府适时提出“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成立沙县小吃集团,开启加盟店模式。这有效促进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既降低门店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又让水平参差不齐的门店实现整体提升,创造品牌效益。

  “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产业发展规律基础上,及时介入,因势利导,带动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沙县小吃成功发展的重要经验。”张鑫说。合理的顶层设计,和群众、市场的良性互动,带来的不只是“加法”,甚至是“乘法”效应。现在,沙县小吃拓展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

  线上直播、大数据营销,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气神始终不变

  “‘云’逛沙县,探访国民味。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花生酱拌面、板鸭、面干、辣椒酱等任您挑选。”俞邦村特产店门口,村民张昌松通过直播向网友们推荐沙县小吃成品、半成品。

  1975年出生的张昌松是经营沙县小吃的第二代人,2000年离开故土外出经营小吃。近年来,他紧跟互联网销售新业态,搞起了直播带货。

  “以前经营小吃每天与锅、碗打交道,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直播要策划文案,学习拍摄技巧,也不轻松。但是有付出就有收获,勤劳才能致富。”张昌松告诉记者。

  吃苦耐劳的沙县人走南闯北,创业路上尝遍苦辣酸甜,支撑他们的是“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精气神。

  曾去过福州、三明、昆山等地开店的俞和文说,“以前在福州买菜,我们开小吃店,买菜要一个专人,跑两三趟菜市场。晚上休息哪有专门的房间,就是四张桌子拼一起铺上铺盖睡觉。”

  “那时候真的苦!”俞和文的妻子张秀姬回忆,“就是拼命干,站站坐坐十几个小时,洗碗洗筷蹲半天,一天下来讲话都没力气,脚都不会走路。”

  凭着这股敢闯能吃苦的劲头,俞和文、张秀姬那一代沙县小吃人以“拌面为钢筋、扁肉为砖头”建起了新房,闯出一条致富路。

  “沙县小吃的创业历程形成了‘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张鑫告诉记者,沙县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再继续干,同时敢闯敢试,敢于打破发展常规,精益求精。这种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出来的精气神,是沙县小吃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从最初融入各地的饮食习惯改进菜单品种,到标准化、连锁化经营提升品质,再到现在探索线上直播、大数据营销等,沙县小吃人求新求变,紧跟时代大潮。

  俞和文的女儿现在在杭州、武汉连锁经营5家沙县小吃店。“现在他们开店条件好多了,饺子皮、面条、配料都有专门的配送。买菜有互联网也很方便,手机晚上下单,第二天早上菜全部到门口。”俞和文说,“但我经常告诉他们勤劳的本分不能丢。”

  返乡之后,张昌松参加了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培训班,系统学习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的知识。张昌松说,“一日沙县小吃,终生沙县小吃,经营模式升级了、创业条件变好了,不变的是敢闯敢试的小吃情怀”。

  推进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有后劲

  “沙县小吃发展到现在,我们按照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五个化’的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张鑫说,核心就是以沙县小吃为平台,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做文章。

  俞邦村田里,在家村民们忙碌着生姜、食用菌、小葱等小吃食材原料种植。随着外出村民的增加,村里闲置土地多了起来。村里成立了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小吃原料。

  “沙县小吃上游有原料种植,下游有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还有旅游市场开拓等,小吃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张卫华介绍,镇里正在打造一个沙县小吃原料种植和加工基地,让沙县小吃带动一、二、三产业一起,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机器和面、做馅、包饺子……沙县小吃食品产业园的蒸饺机械化生产线车间内机声隆隆,一个个柳叶蒸饺从流水线上出来被送往冷冻车间,包装好后通过货车运往全国各地。这是沙县传统特色小吃的“新”做法。

  “机械化生产线,减少了人力,还能实现口味统一、质量达标,确保了食品安全,助推沙县小吃走向标准化。”产业园内的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挂包干部罗兴海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10吨蒸饺,从这里生产出来配送到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加盟连锁店。

  目前产业园内入驻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关联企业12家。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供货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管理智能化应运而生。当地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截至上午11点,门店最高营业额1777.46元,最低收入387.82元,盖浇饭、拌面最热销。”在供应链服务系统大屏上,罗兴海用手轻点鼠标,屏幕马上显示全国每家连锁店的营业额和品类数据。

  为精准研判沙县小吃产品的市场青睐情况和供应链运转情况,沙县搭建了沙县小吃餐饮连锁供应链服务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能更好判断门店选址是否科学,后端原料种植、食品加工哪个方面需要尽快补上等。”张鑫说。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蕴含着关乎乡村振兴的大民生和大文章。从陕西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到山西大同的“小黄花大产业”,再到福建沙县小吃,都是立足本地实际、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让我们再领风骚,这对我们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提出新的更高标准。”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说,我们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现有基础上,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提升沙县小吃核心竞争力,在延伸产业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持续带动改善民生,更好推动乡村振兴。(记者 兰琳宗 通讯员 沈昌培)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0111.html

上一篇:巡天遥看一千河

下一篇:雷霆亮剑

24小时法律在线
热点图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法治网 j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