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搭乘过嫦娥五号的“太空稻”告别温室大棚,被移栽到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试验田。
2020年11月,40克航聚香丝苗稻种乘坐嫦娥五号开启太空之旅。完成约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后,太空稻种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育种中心”)进行悉心照料。
本次移栽的太空稻苗于2月26日播种。播种前,工作人员先从冷藏室里取出解冻,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再经过2天的萌发处理,当胚萌发后才能正式播种。在育种中心的温室里,约1500株稻种成功育苗,待稻苗长成约30厘米高的完整植株后方可移栽到稻田里。今天的移栽环节,就是按计划正常进行的试验环节之一。
入选太空稻种需经过严格选拔。经过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在全国定向征集、专家评审和航天科学家地面试验等极其严谨的选拔,航聚香丝苗稻种拔得头筹,获得进入太空的资格。
这些种子内含4万个基因。如果基因经过深空环境发生改变后,可以通过定向跟踪,发现可利用的优良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员借助射线、重离子等辐射,或模拟微空下的微重力环境来进行种子诱变。相比之下,深空环境极为独特,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育种中心副主任郭涛说。
经过深空搭载的太空稻极具科研价值,航天育种已是通行做法。地球上的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有望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几百个太空品种。
“种子在搭乘过程中会经历微重力、太阳黑子爆发等特殊环境,这会对稻种基因变异造成影响,极其难得。”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介绍,与以往不同的是,航聚香丝苗搭载嫦娥五号上太空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绕月深空诱变研究,实现了水稻种子深空搭载的首次突破。
种子的基因在太空中之所以会产生变异,是因为太空中的辐射强度比地球高得多,而且是在微重力和高真空的环境下。太空水稻其实就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的方式,将水稻的种子或者是诱变材料送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来进行诱变,使得种子产生某种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
种子从太空回来后仅仅是一种“原料”,最终能否种植量产,还要经过数年的培训、筛选、验证等工作。
“种子从外太空回来之后,我们在地面上要进行一个长期的选择的过程,把里面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择出来,比如说更加高产、更加好吃。”郭涛说,按照航天育种的一般规律,在4至5个世代后可以把水稻的优良性状稳定下来,进而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据介绍,本次移栽的水稻有望在6月底成熟,之后将进行第二个世代的播种。育种中心计划于9月公布相关试验结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冯国刚 整理)
镜头|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 |
各地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向基层延伸,坚决... |
全区廉洁诗文诵读演说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 | |
11月18日,“清风沐塞上·莲韵润初... |
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 |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 |
国家信访局窝案:上百人被查,敛财上千万 | |
各地政府为了政绩,都有长期驻京接访人员。... |
挺纪在前 全力以赴——浙江纪检监察干部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颜新文 通讯员 杜... |
纪检监督“亮剑” 锁定战“疫”复工一线 |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天津地铁7号线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