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问计于民”彰显人民至上价值取向,是提升调查研究质效的重要方法,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才能了解真情况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真办法。
不能解决问题的调研都是无用的调研。近年来,媒体多次批露个别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不良表现,有的走马观花,“车上看一看,随地转一转。”把下基层调研当观光旅游,浅尝辙止,浮于表面,看不到深层次的问题;有的虎头蛇尾,来时轰轰烈烈,走后销声匿迹,对群众的所需所求不能深入研究解决;还有的搞材料式调研,将基层的材料收集起来,进行提炼总结,交差了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为民办实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调研不仅不能为群众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群众产生质疑,破坏干群关系,其背后也折射出个别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够、履职担当不力、宗旨意识缺失。
问计于民体现干部的履职能力。同样是开展调研工作,有的党员干部干得风生水起,有的却原地打转,推不动工作,原因在于个别干部开展工作打不开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面对群众开展的各类生产性的活动,党员干部是门外汉,要想融入到群众中干出一番事业,必须要以小学生的姿态向群众学习生产经验,问询好的点子办法,在不同的“意见”中,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对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找寻工作还有哪些不足,从哪里使劲,向何处发力。
问计于民体现干部的责任担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开展调研工作,面对群众的困难诉求不能设身处地解决,就是对群众工作的懈怠,是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为官避事平生耻,问计于民就是在找不到好的解决思路时向群众问询接地气的办法,就是在有了解决思路后向群众询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一切要以群众的切身体会为标准。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克服一切困难,群众再远也能走访到位,炕头再冷也能坐得下来,农活再累也能出得了手,事情再小也要彻底解决,这就是一种担当,才是为民着想,为民负责。
问计于民彰显干部的为民情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不管是在梁家河,还是河北正定、福建宁德,还是成为掌舵时代航船的大国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走向群众最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赤子之情。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也应该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应有回答。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真感情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问出民生的痛点、难点和焦点,对人民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全面咨询,紧贴群众感受,将经验转化为政策,上升到理论,通过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厚植为民情怀,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阿瓦提县纪委监委 雷延花︱责任编辑代光辉)
学以为己 仕以为人 | |
为学与为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南宋朱熹... |
中纪报评论 | 惩治“微腐败”须用铁拳头 | |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对身边的... |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 | |
唐代刘禹锡在连州任上时,写下了《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