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对人口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重要标准是实现人口现代化。所谓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随着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有四个问题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人口老龄化问题
“十四五”时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这既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表明我们应对的决心。
随着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我们相继推出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但应该看到,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依然没有快速提升。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与生育率偏低相对应的,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西方国家大多是在进入发达阶段后才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却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即所谓的“未富先老”。这无疑会给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挑战与难度。
近年来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披露,虽然国家积极倡导养老服务,推出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各种选择,但现实中养老问题仍面临不少瓶颈。
新形势下,有必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生态环境共生协调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与区域人口的共生协调,是实现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口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长应当符合人口生态规律,即根据人口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模型来测算区域人口规模与发展规划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机械强调绝对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而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关系,变革过往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倡绿色、开放、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由此,既兼顾人类自身发展所需与自然客观供给,又能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人口素质现代化问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口素质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制度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正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来。没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口,就很难有现代化的国家。人口素质现代化既是人口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但坦率地讲,相比其他领域的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绝非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而需要长期投入与精心培育。为此,有必要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尤其是,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人口结构现代化问题
其中的一个重点是人口性别结构现代化,这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应该看到,性别结构失衡会直接影响人口再生产。如果严重失衡,甚至会使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遭遇危机。实现人口性别现代化,重要的是实现两性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的均衡。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在国际上,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
在保障妇女权益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提高女性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学以为己 仕以为人 | |
为学与为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南宋朱熹... |
中纪报评论 | 惩治“微腐败”须用铁拳头 | |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对身边的... |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 | |
唐代刘禹锡在连州任上时,写下了《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