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图为坐落在四川省眉山市的三苏祠。 (眉山市纪委监委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在参观校史馆。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阮欣雨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本期我们邀请三位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交流。
本期嘉宾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历史文化传统、大国的使命,都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自立自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如何认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贺雪峰: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经历数百年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翻译了大量西方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很大帮助。
同时,我们要看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一般原理,追求的是普遍规律,哲学社会科学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甚至具有明确的立场。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是一个以独特方式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的大国——这样的中国,西方理论既没有解释,也解释不了。因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站在中国立场,回应中国问题,形成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社会科学。失去了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就失去了灵魂,就不可能发展得好。
学习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从经验到理论再回到经验,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只有当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与目的地都是中国经验与实践,在不断理解、概括、总结、提炼中国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才可以说是具备了主体性,也才对得起当前中国这个伟大时代。
陶文昭: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政治上独立自主,就是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哲学社会科学独立自主,就是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深刻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反映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社会主义性质、历史文化传统、大国的使命,都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自立自强。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我们既有优势,亦有挑战。一方面,中国具备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条件。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发展道路,世界人口最多、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的国情,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等等,这些是我们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也面临困难和挑战。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人类历史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成功转换是屈指可数的。从现实角度来看,在外是西方的遏制和干扰,在内物质成就不等于精神成就,实践不等于力量,经验不等于知识,硬实力不等于软实力,这之中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去进行转化、升华、系统化,需要极大的理论自信和极高的理论自觉,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黄群慧:着眼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的伟大实践,系统化、深层次地探寻“中国之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中国特色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主体性、原创性的知识创新,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这既是促进我国经济学自身发展、屹立于世界经济学之林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全人类提供经济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科学、严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记者:《规划》强调,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您的学科与研究经验,谈谈应如何在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陶文昭: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从历史来看,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现实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中,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单列出来,作为引领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源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潮头,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头,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
深耕源头,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宝贵经验与根本遵循。勇立潮头,全力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我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立足重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思政课教学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这本身就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吸纳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一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吮吸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要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黄群慧: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是科学行动的指南。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经济实际,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基本经济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包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共同富裕、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统筹安全与发展,等等。这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形成了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了新内涵、开辟了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理论飞跃。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持续深化其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大众化传播,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经济学的“三大体系”建设。具体而言,需要以中国经济学教材、手册、年鉴建设等学科基础项目为抓手,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中;以重大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将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创新的核心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学术理论体系、研究组织体系、平台支持体系、评价考核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经济学学术体系发展;以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为基本要求,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统领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
记者: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问题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出一大批重要成果。就您所在的学科来看,如何从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黄群慧:理论是关于规律性的认识,是用来总结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经济学学术理论体系创新,需要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用中国经济发展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用中国经济实践深化中国经济理论。
经济规律既包括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之类的普遍性、一般性的规律性认识,但更多的是关于不同经济体系、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规律性认识。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体系运行的规律性认识,积极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从经济发展看,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探索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的创新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绿色发展规律、开放发展规律和共享发展规律的规律系统。从经济运行看,要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要把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既要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经济周期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作用,又要使生产力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要求的生产目的。
经过多年艰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方面制度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出现,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的规律,当前尤其要注意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关于资本特性和行为、共同富裕实现、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陶文昭:构建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及其体系研究,围绕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总结概括其中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尤其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结合“两个大局”,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
贺雪峰:社会科学理论是用来理解经验与实践,形成社会共识的,因此,社会科学理论不应当是神秘、繁琐的,而必须是深刻的,是从经验中来又可以让人们通过理论更加深刻认识经验的。在发展具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体系过程中,包括西方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古今中外的智慧都是我们的工具。
要真正做到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大循环”,就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社会科学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训练,这个基础很重要,尤其是社会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我们才可以较好地以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为工具来研究中国经验。
另一个基础是呼啸着走向田野,真正进入到中国经验的整体中去。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体验、去品味、去访谈,将丰富的厚重的经验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视野。长期、反复的经验训练,就会形成“经验的质感”,就会形成从经验出发进行思考的能力,就会形成对经验的整体性认识,就会具有对经验的特殊敏感性,就会形成从经验出发思考问题的习惯,就可以相对抛弃从概念和价值立场得出结论的恶习。
形成“经验的质感”的不二办法是“饱和经验法”。所谓“饱和经验法”,就是反复地不断地到经验中去,积累多了,经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析出,就会在既有理论训练基础上形成超过经验的一般性的认识与概括,就会从经验中产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学术发现甚至提出中层理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如果都可以凭借良好的社会科学一般理论与方法训练,以及在“饱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质感”这两个基础,再来进行具体研究,就一定可以形成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大循环”,建立起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理论。(记者 郝思斯)
上一篇:准确把握功能定位 保障案件质量
李元平在全省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上强调:持续超常规攻坚决胜“后两月” 以决战决胜态势推进集中整治取得更大成效 | |
11月20日,省纪委监委召开全省... |
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 | |
里约热内卢11月18日电(记者 孙浩...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利马举行会晤 | |
新华社利马11月16日电(记者 韩墨... |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
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 |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推动宪法精神家喻户晓 | |
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 |
习近平: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