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纪检法治网 登录

当前位置: 文化园地 :正文

写大众明白的文章

时间:2022-12-24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纪检监察网

  胡适写过一篇文章,提倡“都应该先训练自己做一种最大多数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文章”。要为大众着想,做到“用一个字,不要忘了大众;造一句句子,不要忘了大众;说一个比喻,不要忘了大众”。

  时至今日,重读这些文字,仍感到如沐春风,自然亲切。

  1919年,致力于办通俗报刊的李辛白,创办《新生活》周刊,请胡适做一篇短文作为发刊词。要回答“新生活是什么”这样一个抽象问题,弄不好就会陷入空洞的议论与说教。胡适不愧是文章高手,他从人们日常因喝酒而吵嘴打架等具体的生活事例入手,把这种回答不出“为什么”的、没有意思的“糊涂生活”,与回答得出“为什么”的、有意思的新生活相对照,并且把能不能回答得出“为什么”,归结到人与动物的区别。这篇短文把抽象的问题,说得具体生动,通俗明白。最朴实的东西,往往才最具生命力。

  文贵通达。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参透了古今文章的要义后提出 “一气如话”,我理解,就是写文章就应该像一个人平时说话一样。学者启功说:“行文简浅显”,意思也是写文章要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平白如话,深入浅出,最容易深入人心。

  遗憾的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下笔千言,不知所云,读了如坠云里雾里。杜撰几个含糊不清的概念,拼凑一些半古半洋的语句,或无病呻吟的抒情,长篇累牍的说教……这类文章,即使思想再深刻,恐怕也没有读者喜爱。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讲述人人都知道的意思,是文章之大忌。文章写得难懂,不但表明作者心中没有读者,而且也失去了做文章的本意。

  古往今来,能够流传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没有哪一篇是装腔作势的。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完全是最普通的字和词,但意蕴深远。再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像平常聊天,堪称“一气如话”的典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写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的文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说,胡适的《新生活》一文并非一挥而就,一千多字足足花了一整天,删了又删,改了又改,才达到通俗易懂的程度。执笔为文,研究要深入,表达要浅出,不仅要让人看得懂,而且要让人喜欢看,有可读性。写文章不是大笔一挥,要精心推敲,反复修改。诚如启功要求的,章无剩句,句无剩字,敬惜书字,体现一个“简”字;取之生活,来自百姓,一看就明,一听就懂,不让人去猜“谜”,不让人去费解,追求一个“浅”字;词到意到,字里行间,让人爱看,耐人寻味,尽透一个“显”字。

  我年轻时写文章往往追求辞藻的华丽,以为遣词造句华丽典雅才是好文章。现在,我慢慢悟出一些“道”来:好文章多是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的。当然,好文章还要有味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嚼头吧。

  有人用白米饭或者白开水打比方,说一篇好文章,表面上淡而无味,实则过尽千帆尝尽百味后才发现,它才是至味。正如胡适的谆谆告诫,老老实实作文,让文字从笔端流出,努力做到平中见奇,朴中有灵。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wh/10409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24小时法律在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法治网 jj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