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形式主义是推动基层工作的“拦路虎”,必须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答好基层“减负题”,将减负落到实处,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多一份创业信心、干事决心和担当本心,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对症下药,做好基层减负“分析”题,避免“隔靴搔痒”,遏制“表面功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在“负重前行”的状态下,难以更高质量完成党中央的核心任务部署,也难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基层减负工作要找准“减”的重点,紧盯“形式主义”这个关键问题。要树立起“上下一盘棋”思维,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减负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基层干部“脱虚向实”。基层减负“减”的是假大空做法和表面功夫,“减”的是庸者、劣者,“减”的是不讲实际效果、实际质量的形式主义,要做到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做好主要工作,以此激发基层干部以更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取得更高质量的成效。
解绑松缚,做好基层减负“化简”题,去除“层层束缚”,减少“文山会海”。基层减负的重点是力戒形式主义,纠治开会无度、过度发文、密集检查、台账无数等基层重担。要让基层干部卸下负担,大展身手,首先就要解决“文山会海”,某些单位下发文件时只顾“纸上谈兵”,讲究“材料为王”,会议则是“会标型”“扩大型”,这些文件和会议往往只注重数量,却忽略了质量,流于“形式”之表。为基层减负,要“挖山填海”,坚决砍掉不必要的文件,减少不重要的“通知的通知”,不断精简发文数量和频次,确保发文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去掉“为开而开”、“无中生会”的会议。某些地方减负工作流于形式,为了减少发文就将“红头”变“白头”,将“书面”变“口头”,最后数量不减反增,只会导致“越减越负”。只有真正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基层,才能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上面来。
去芜存菁,做好基层减负“算术”题,避免“一减了之”,杜绝“为减而减”。必须警惕基层减负不是盲目减去责任,并非“一刀切、全都停”。若一味地缩减会议数量,将“应开”变“自行安排”,本应传达的会议精神也“秘而不宣”,这种本末倒置只会让基层工作效率更低。减负不能为了“减”而“减”,而是要减掉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对准问题、精准出击,减在关键、减出实效,同时对于应该传达的精神要认真传达,该学习的政策文件要加强学习。减负工作不是简单做“减法”,同时也要做“加法”,减去“形式”,加了“内容”,减去“躺平”,加了“实干”,减去“繁杂流程”,加了“为民之心”,把减负成果转化为真业绩,加减相辅才能创造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作者:罗苹)
学以为己 仕以为人 | |
为学与为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南宋朱熹... |
中纪报评论 | 惩治“微腐败”须用铁拳头 | |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对身边的... |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 | |
唐代刘禹锡在连州任上时,写下了《问大... |